仔細想想,你有沒有在脫毛產品的廣告中看到過女人刮毛的畫面?
腦海中是不是空空如也?在大多數女性除毛產品的廣告中,女主角從來不會真正在鏡頭前刮毛給你看,而她們的肌膚總是光潔如玉、絲般順滑。
為什么除毛廣告里的美女都在給自己光不溜丟的腿除毛?

現在,情況終于有了改變。
去年,一則反其道而行的剃毛刀產品廣告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好評。媒體甚至將其視為一個里程碑,稱其是第一個將有體毛的女性,美麗的有體毛的女性,呈現在廣告中的剃毛刀品牌,也是第一則拍出了女孩們日常刮毛過程的廣告。
在廣告片之外,Billie還發起了一個名為“projectbodyhair”的網上推廣活動:在圖片素材網站Unsplash上創建了一個免費圖庫,將品牌拍攝的所有帶有體毛的女性圖片開放給所有用戶使用,同時也呼吁大家將自己的照片傳上去,以豐富圖庫。
活動口號也是頗可愛:把互聯網變得毛茸茸的。
其實,脫毛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。早在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時期,脫毛就被視為一種清潔的象征,不過那時,這件事沒有男女之分。而在文藝復興期間,光潔無毛的肌膚是一種階級表現。這也是為什么在那個時期的繪畫中,你看不到有體毛的女性或女神。

不過,直到1915年吉列(Gillette)推出首款專為女性設計的剃毛刀開始,腋毛才逐漸成為女性必須去除的體毛。與此同時,無袖裙開始流行,而社會普遍認為,無毛的腋窩才是這款清爽時裝的絕配。
在時尚之外,戰爭也是促使女性脫毛的助力器。由于尼龍制品短缺,二戰期間,沒有絲襪的女孩子們被迫開始刮腿毛。當然,越來越短的裙子,讓這一行為迅速蔓延開來。
就這樣,女性刮毛的風氣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,那一時期,女權倡導者開始將不刮體毛視為女性身體自主的象征。大概就是那時候開始,保留體毛開始成為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的符號,直到今天,它仍時不時要為女性反抗不公待遇代言。
2012年上映的電影《獨裁者》中,女主Zoey作為一名反獨裁者及女權倡導者,就沒有刮腋毛。

無論是想蹭時下的女權熱度博好感,還是真正有感于女性在脫毛這件事上的麻煩,Billie這波推廣算是大膽且成功的。
也可能,他們就是有信心,即使再怎么呼吁“有毛的身體也美美噠”,這個社會,還是更多姑娘愿意看到自己的皮膚“光光噠”。畢竟,湯唯當年參演《色·戒》時露出腋毛,還被許多人視為女星形象的一大犧牲。當然,無論脫不脫毛都是你的自由,再多的理由也抵不過一個高興。
而近些年來,市面上的脫毛工具種類繁多,叫人難以抉擇,家用光子脫毛儀算是性價比較高的一種了。家用光子脫毛儀相較于其他脫毛工具而言,操作方便,痛感小,時效長,安全性較高且方便攜帶。在家就可以脫毛,自己就可以操作,不用出門,不用將自己茂盛的體毛展現在他人面前,對于害羞的女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選擇。若是有興趣的話,可以買一臺試試。